(通讯员 彭行)2025年4月29日,中国气象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部门联合规章《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鼓励、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在《办法》的起草与制定进程中,我校提供了全方位提供智力支持,贡献了关键力量。我院积极参与,系统性地承担起科技论证、深入调研、专业咨询等一系列任务,提供了技术支撑与保障,推动了《办法》的顺利制定与完善。
据悉,《办法》是国内首部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应用的部门规章。以立法促进气象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定位,以“鼓励促进、规范应用、监督管理”为主线,从支持与促进、应用服务规范、监督管理三方面对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作出具体规定,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办法》作为世界气象组织会员中首部关于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的法律规范,也为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围绕《办法》起草制订,法学院与我院、湖北省地方立法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于2024年4月9日共同主办的立法前沿论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学术会议在学校召开。2025年1月20日,法学院胡弘弘教授主持,我院刘雅琦副教授、陈镜宇老师等参与的“2024年度中国气象局委托课题《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立法研究》”顺利结项。4月18日,法学院付婧副教授和江登琴副教授共同主持,法学院胡弘弘教授、我院刘雅琦副教授、陈镜宇老师等参与的2024年中国气象局气象软科学重点项目“人工智能气象应用立法的内在逻辑与基本模式研究”顺利结题验收。相关成果获得中国气象局有关领导的高度认可,为《办法》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
近年来,学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学校规划,紧扣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战略部署,不断深化自身在学校的"智能基座、信息底座"的战略支撑作用,主动与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主干学科相融合,深度参与法学智能司法辅助系统研发,创新经济大数据分析模型,开发管理决策智能支持平台,积极探索“智慧法学”“计算经济学”“智能管理学”等交叉学科增长点,与意大利罗马一大等国际顶尖学府联合设立人工智能国际双学位项目获教育部审批通过。在数字中国建设的时代浪潮中,学院将始终秉持“经世致用”的办学传统,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学科升级,以数据驱动引领教学范式变革,以创新引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奋力书写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南大答卷”。
(部分内容引自微信公众号“地方立法理论与实务”)